新光證券3062建漢2023存股推薦dcard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中投公司發布2021年度報告 去年境外投資淨收益率爲14.27% 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11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發布《2021年度報告》。《年報》顯示,按美元計算,中投公司2021年境外投資淨收益率爲14.27%;過去十年累計年化淨收益率爲8.73%,超出十年業績目標約296個基點。截至2021年底,中央彙金受托管理的國有金融資本爲5.58萬億元人民幣,較年初增長7%。中投公司總資産達1.35萬億美元,淨資産1.25萬億美元。 《年報》顯示,境外投資組合分布中,公開市場股票、固定收益、另類資産、現金産品及其他分別占比35.4%、15.4%、47.0%和2.2%。 《年報》中提到,公司治理與管理發展方面,中投公司積極完善治理結構,調整董事會下設專門委員會,充分發揮董事會對重大事項的指導把關作用。同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優化人才引進、管理、培養、流動和激勵等機制。持續推進數據治理與數字化轉型,加強研究資源統籌,打造具有自身優勢的研究資源庫。着力破解經營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投資管理及能力建設方面,中投公司堅守長期機構投資者的定位,審慎制定、有序落實資産配置方案,優化組合構建和投資布局,不斷提升總組合韌性和質量。加強公開市場投資精細化管理,開展策略風格和管理人調整,完善自營投資流程。加大非公開市場投資力度,積極優化投資結構,擴大優秀管理人覆蓋面。深化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投資決策專職委員制度,細化完善投資業績考核體系,不斷提高投資管理效能。 國有金融資本及股權管理方面,中央彙金通過公司治理渠道推動控參股機構編制新一輪發展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核心競爭力。積極發揮國有金融資本戰略支撐作用,綜合運用多元金融資源,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金融風險處置和市場穩定平台作用,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開展問題金融機構救助。創新履職行權方式,探索“積極股東”履職工具,系統化推進派出董事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做強做優國有金融資本。 全面風險管理方面,積極完善風險管理治理架構,在董事會下新設風險管理委員會,在執委會下新設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明確各風險管理委員會、子委員會以及“叁道防線”各部門的風險管理職能,夯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審慎調整總組合風險預算指標,強化“一體化”的對外投資風險管理機制。推動控參股機構聚焦重點領域開展風險排查,積極處置化解存量風險,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中投公司注重在運營管理、投資實踐、國際交流等各個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擔當作爲,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在2021年,統籌提出公司運營碳中和及總組合碳減排路線圖,發布《可持續投資政策》,建立綜合ESG和氣候改善組合,積極捕捉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等主題機會。在公司運營中自覺降低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多措並舉推動碳減排。探索與全球主財富基金、資産管理機構等搭建綠色夥伴聯盟。助力貴州省施秉縣、青海省循化縣、甘肅省靜甯縣和會甯縣鞏固脫貧成果,以更大力度、更多舉措幫助“叁省四縣”開啓鄉村振興新征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機制、對話交流活動,當選主權財富基金國際論壇新一屆董事機構,並成爲自論壇成立以來唯一在董事會中連續任職的機構,持續引領和推動國際同業健康發展。 據悉,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組建宗旨是實現國家外彙資金多元化投資,在可接受風險範圍內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以服務于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需要。公司總部設在北京,注冊資本金爲2000億美元。中投公司下設叁個子公司,分別是中投國際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國際)、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海外)和中央彙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彙金)。

新聞02

MoneyDJ新聞 2022-10-28 13:16:44 記者 邱建齊 報導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繼10/11宣布約24.8億台幣現金收購德國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Heraeus Nexensos GmbH),昨(27)日再度宣布以約214億台幣收購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法人表示,以國巨今(2022)年合併營收將達約1,200億出頭為假設基礎,兩樁併購案完成後,每年估將分別帶來約2%及近9%的營收挹注;加上皆聚焦高階領域,對於毛利率及獲利均有加分效果,並帶動利基產品比重持續往8成挺進。 2017年以前的國巨約有7成生意都在標準品(commodity)市場(毛利率約低於3成)、3成營收則來自歐/美/日高端市場或車用/工規/醫療高階應用等特殊品(specialty)市場(毛利率約高於35%);經過2018~2020期間合併普思(Pulse)與基美(Kemet),使國巨出現很大質變,從過去常規標準品與特殊品7:3且主要市場都在大中華區(佔65%),在加上今年初併入奇力新完整電感及磁性材料產品線後,整體特殊品佔比已達75%以上。 國巨從2020年7月正式合併基美(Kemet)後,營收已連兩年超過5成年增率,EPS從2019年的16.35元跳增至25.52元及46.46元。即使今年遭遇俄烏戰爭/大陸封控/通膨/消費電子景氣反轉/持續庫存調整等各項不利因素,有別於各家同業大幅衰退,國巨前三季合併營收仍年增14%、上半年獲利年增7%,顯見較不易受景氣波動影響的特殊品及高階市場為營運帶來穩定支撐。 由於國巨積極往包括車用與工業在內的利基應用領域開疆闢土,連續兩樁歐洲老牌大廠感測相關事業部門的收購案都明顯劍指車用與工業兩大領域。 由於德國賀利氏溫度感測器事業部年營收約24.5億僅佔國巨今年合併營收約2%,法人指出,此收購案最主要效益在質不在量,由於營收來自工業與車用高端領域各佔約一半,對於國巨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拉升高階品項佔比從75%以上往8成邁進、拓展工業與車用高端應用市場帶來助攻力道,提供客戶更多樣/更多元高階電子零組件選擇及更多交叉銷售效益。 賀利氏溫度感測器事業部在高階白金薄膜溫度感測器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地位,專注高階工業和汽車領域已超過百年歷史,擁有德國和馬來西亞共兩座生產製造基地及480名員工;法人指出,德國與馬來西亞的兩座高端生產基地聚焦工業與車用,並均應已取得歐洲汽車相關認證,國巨將在明年上半年試投的大發三廠預計需要再花1~2年才能取得車用認證,而這樁收購案若能順利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則能在更短時間提供國巨額外的車用產能。 至於收購金額及帶來的營收貢獻更大的法國Telemecanique Sensors是全球領先的關鍵機電與電子感測器設計、開發及解決方案專業供應商,去年營收約105億元台幣,約有70%營收來自北美洲及歐洲等高階市場。 法人指出,此樁交易預計在明年上半年結束前完成,將從明年下半年開始挹注營收及更高的毛利率拉抬效果;推估Telemecanique傳感器業務因聚焦高階工業感測器毛利率有5成以上水準、較國巨去年合併毛利率40.36%高出約逾10個百分點,因此所貢獻的獲利增幅可望超過營收增加幅度。 國巨目前高階產品佔合併營收75%以上,有別於基美及奇力新,10月宣布的兩樁最新收購案都以感測器為目標,藉此也宣示國巨不再只是傳統被動元件領域的龍頭業者,而是包括更廣泛應用的電子零組件;未來國巨集團每年各式感測相關產品營收金額將超過6億美元,約佔合併後公司整體年營收比重14%。 法人指出,以國巨去年合併營收中有31%來自工業領域,交易完成併入來自施耐德的Telemecanique傳感器業務後,將使工業佔比拉高至約36%,對景氣波動抗震能力持續增強;也因Telemecanique營收約有一半來自直接客戶,國巨取得此事業後有助進一步優化高端工業客戶組合。加上Telemecanique除了有1,700名員工及2法國/1個美國/1個墨西哥/1個印尼共5個製造基地,對於製造及銷售據點國際化程度高的國巨如虎添翼。 國巨不斷透過併購長大、質變,董事長陳泰銘(資料照)看真正的競爭對手、產品較雷同大概只剩日本的村田、TPK、美國的Littelfuse、VISHAY等4家,都是在高階市場、高端應用的產業裡。 (圖片來源:國巨提供) 國巨(TW.2327) 2022/12/19 開479.00 高484.50 低472.00 收472.00 量2,521張 SMA5 481.5SMA20 471.6SMA60 387.0成交量 2,521張MA5 3,099張MA10 3,087張06/1512/19

新聞03

MoneyDJ新聞 2022-11-10 06:26:06 記者 黃文章 報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11月9日漲跌互見,美元上漲壓抑金屬價格,但交易所庫存下滑則是構成支撐,LME銅庫存降至今年3月以來的新低。銅價上漲0.8%至每噸8,118美元,鋁價下跌1.3%至每噸2,314美元,鉛價上漲1.7%至每噸2,074美元,鋅價下跌1.9%至每噸2,863美元,錫價下跌1%至每噸19,550美元,鎳價上漲3%至每噸24,545美元。 《MINING.COM》報導,全球最大銅生產商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已經向中國買家提出2023年度現貨貿易升水為每噸140美元,較今年的每噸105美元將上漲33%,相比2021年的貿易升水為每噸88美元,主要受到需求強勁以及庫存偏低的影響。年度現貨貿易升水,即「附加費」,主要包括相關成本以及運費與保險費等。 上週,智利國銅將2023年對歐銷售銅的附加費較2022年大幅提高83%至創新高的每噸234美元,因能源價格大漲導致生產成本上揚,以及對俄制裁導致金屬市場的供應吃緊的影響。荷蘭國際集團的全球智庫ING Think商品策略師曼西(Ewa Manthey)報告表示,中國大陸第四季銅冶煉加工費用從第三季的每噸80美元上漲至93美元,顯示出大陸冶煉廠的需求較高以及原料供應吃緊的問題。 上海有色金屬網報導,中國大陸10月份精煉銅產量901,200公噸,較前月下滑0.9%,較去年同期則是上漲14.2%;今年1-10月,大陸精煉銅產量年增2.8%或23.28萬噸至851萬噸。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精煉銅生產國。 報導指出,大陸10月精煉銅產量較前月下滑主要受到冶煉廠檢修、原料供應吃緊導致部分冶煉廠生產下滑較預期為高,以及防疫封鎖與限電等因素的影響。此外,10月份新增冶煉產能的投產速度也慢於預期,並且有數座冶煉廠推遲了投產的計畫。 根據調查,11月大陸國內將有5座冶煉廠進行檢修,包括銅廢料等的供應也仍然吃緊,對冶煉廠的生產將造成限制;不過,副產品硫酸價格以及銅精礦的加工精煉費用仍在上漲,因此冶煉廠生產的積極性仍然較高。報告預估,大陸11月精煉銅產量將為90.33萬噸,較前月以及去年同期可望分別增長0.2%與9.4%;今年1-11月,大陸精煉銅產量預估將年增3.4%或31萬噸至942萬噸。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的報告表示,2023年,全球精煉銅市場預估將轉為小幅的供給過剩,因產量增長預期將大於需求增長的影響。2023年,全球精煉銅產量預估將較2022年的2,549.5萬噸增長3.3%至2,634.4萬噸,精煉銅消費量預估較2022年的2,582.3萬噸增長1.4%至2,618.9萬噸。2023年,全球銅市預估將供給過剩15.5萬噸,相比2021與2022年分別為短缺45.8萬噸與32.8萬噸。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2030彰源2023存股推薦ptt, 2023元大全球未來通訊定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 1324地球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OPEN445RE115EF5EE

 


2023國票0050定期定額最低 9930中聯資源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2023燁輝存股推薦dcard2023臺銀證券股票定期定額手續費Ptt 2023 9924福興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22023富邦0050定期定額月退 1225福懋油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1310台苯新手202

 

arrow
arrow

    e58tj3f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